口传心授数千年,简便验廉的中医药如一脉清泉,却也在时代发展大潮的激荡中出现了传承不足、创新不够等问题,制约着发展道路。
为破解人才培养问题,近年来,重庆坚守中医药发展的自身独特规律,切实推进中医药传承融合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
坚持传承,方能让中医药发展源远流长。重庆以中医药高等教育培养为主体,形成终身教育模式,并进一步把中医药学独特的师承教育贯穿到人才培养全过程。
重庆医高专首届中医师承班举行出师仪式。
2016年1月,重庆医高专中医学院开办“中医师承班”,启动中医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该校学生们,被送到市内多家知名中医院拜师学艺,跟着导师在一线问诊、治疗,这样的教学方式,至今已持续了4年多时间。
“传统的中医传承方式,其实和传统工匠手艺的传递是一个模式。”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学专业学科带头人邓福忠说,学徒很小被送到师傅家中,每天都做着端茶倒水的家务杂活儿,认字识文,也要学习采药辨药切药炮制等工作。最后师傅带着他行医开方,传授自己的理论、药方。这样由老师手把手教授徒弟,通常上手很快,一出师便能熟练运用中医药问诊看病。
“中医是要靠传承的,只有传承才有发展。”学生们认为,中医是实践性很强的一个学科,在师傅带领下,增加实践,可以增加成长机会,让年轻医生在成长过程当中少走弯路,加快成长速度。
中医药的传承沉淀在汗牛充栋的中医古籍中,体现在历代中医大家的临床实践中,散落在疗效显著的民间中医奇方中,这是中医药学深厚的根基,也是事业发展的命脉。
目前,重庆拥有郑新、段亚亭2位国医大师,还有郭剑华、王辉武、张西俭3位全国名中医,51名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和100余名重庆市名中医。他们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为研究和探寻中医药文化传承、推广以及培养后备人才提供了重要支撑。
国医大师段亚亭研究中医。
2018年1月,重庆市44名中医继承人向国家级师承指导老师行拜师礼。22名老师每人接受了2名年轻中医师的拜师之礼,以这种传统方式,让中医药学术经验和特色技艺薪火传承。
“‘师带徒’是继承名中医衣钵的重要形式,师承教育是中医成才的一个重要途径,传承者需要长期跟师实践,才能逐步领会和学习到中医名家的理论见解和临床经验。”第六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重庆市中医院针灸科主任王竹行说。
拜师仪式。
目前,重庆市已建立起国家、市级、区县、院级四级师承教育体系,仅国家和市级继承人就已培养出390余名。在指导老师无私地传授,悉心指导下,使继承人在整理、继承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中医药学术,为全市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热爱中医药事业、技术精湛、医德高尚的中医药继承创新型人才。
在向老一辈国医大师学习的同时,重庆中医人也在同步推进基层中医药进步,筑牢治疗根基。
2015年,重庆市名中医、江北区中医院中医妇科主任医师叶秀英成立重庆市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并对口帮扶鱼嘴镇卫生院,通过工作室专家示范带教,促进优质资源下沉基层,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工作室建设的2年多时间内,叶秀英每周定期到鱼嘴镇卫生院坐诊、查房、教学,通过学术讲座及传承工作室项目带动,她为本地区培养中医药业务骨干数百人次。
“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得到专家的医治。”市民王立芬最近总是莫名其妙地心烦、休息不好,趁叶秀英在坐诊,王立芬赶来检查身体。叶秀英为她开了处方,并详细讲解用药方式,“先煎汤剂口服,药渣用于泡脚。”
医疗资源下沉,市级三甲中医院专家到石柱中益乡卫生院义诊。
除了江北中医院,重庆市中医院也在开州等地通过建立医联体、对口帮扶等形式,下派专家团队,以提高当地中青年中医的学术水平和业务能力,为全市中医药事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医疗水平上升,双向便利转诊,群众就医更有获得感。中医对基层的辐射,回归了传承的本质,那就是推动中医药的普及,方便更多人看病就医,融入百姓的生活。
实践告诉我们,中医药创新的步伐愈坚定,事业产业的发展就愈迅速,优质资源的汇聚就愈丰富,面向未来的能量就愈强大。
2018年5月,重庆市中医院被首批纳入“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建设”单位,本次获得中央预算内第一批投资8000万元,计划投资共计1亿元。这是重庆市中医院从国家层面争取到的最高一笔建设项目资助,也是重庆中医界所收获的最大一笔国家投资。
助推中医药国际合作,重庆市中医院与新加坡同济医药研究院云上签约。
今年6月17日,重庆市中医院与新加坡同济医药研究院通过视频会议正式签订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围绕皮肤病、风湿病、老年病、中医治未病等市中医院特色优势学科,借助市中医院大量的临床案例、优秀的师资队伍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为新加坡当地中医师提供远程继续教育课程,提升新加坡中医师的学术水平及临床技能。
截至2019年底,重庆市中医药人员数达2.12万人,较2015年增长36.6%,年轻一代的中医人正逐渐成长起来。从现代师带徒到寻求国际化合作,重庆中医药创新发展探索之路,以传承创新和开放发展为路径,尊古而不泥古,开放而不离宗,一直在往前迈进。(贺立 王祥)
获取更多资讯,请点击微信公众号
IHE大健康展
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行业资讯”板块所刊登文章,若无特别版权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
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它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联系电话:18011840036;邮箱:499708785@qq.com
TCM 中医药产业暨养生理疗博览会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 and Nursing Physiotherapy Exhibition 2023
同期举办: 第31届广州国际大健康产业博览会
CO-LOCATED EVENT: The 31st China (Guangzhou) International Health Industry Expo
2023
6.9-11
广州·广交会展馆